临港文理学院联合老年教育学院、社区学院开展 “银龄学堂” 项目 助力老年群体终身学习
1 月 15 日,临港文理学院联合老年教育学院、临港新区各社区学院,正式启动 “银龄学堂” 项目,这一新闻动态聚焦老年群体 “精神文化需求” 与
“智能技术运用难题”,在 10 个社区设立教学点,开设 “智能手机使用”“健康养生”“传统艺术” 等 12 类课程,首期吸引 500
余名老年人报名,预计年服务老年居民 2 万人次。
教学教育层面,项目组建 “银龄教学团队”,由老年教育学院教师、临港文理学院学生志愿者及社区退休教师共同构成,采用 “分层教学 + 耐心辅导” 模式。针对老年人学习特点,课程设置注重 “实用性” 与 “趣味性”:《智能手机使用》课程分 “基础操作班”(教打电话、发微信)和 “进阶班”(教网上挂号、手机支付、短视频制作),2023 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李萌担任进阶班助教,她会提前制作图文并茂的 “操作手册”,课后还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一对一辅导,“张爷爷以前不会用手机挂号,每次看病都要早起排队,现在他能自己预约专家号,还会用微信给孙子发视频,特别有成就感。”《健康养生》课程则邀请医学院退休教授授课,结合季节变化讲解饮食调理、慢性病管理,课后还组织 “健康义诊”,为老人测量血压、血糖并提供个性化建议。
科研服务方面,老年教育学院团队开展 “临港老年群体学习需求调研”,通过问卷、访谈等方式覆盖 2000 余名老年人,发现 “智能技术焦虑”“精神孤独”“健康担忧” 是三大核心需求,据此调整课程设置:新增 “防诈骗知识” 课程,结合真实案例讲解养老投资诈骗、保健品诈骗的识别方法;开设 “老年心理疏导” 小组,由心理学专业学生带领老人开展情绪交流活动,已帮助 30 余名老人缓解孤独感。团队还研发 “银龄学习 APP”,整合课程视频、健康资讯、社区活动报名等功能,支持字体放大、语音朗读,方便老年人使用,上线 1 个月下载量突破 1000 次。
合作交流上,项目与市老年大学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文化场馆建立 “资源共享机制”:市老年大学定期派遣优秀教师到 “银龄学堂” 授课,共享教学课件;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学堂提供健康支持,每月开展 1 次义诊;市博物馆、美术馆则为老人提供免费参观名额,组织 “文化研学” 活动,已带领 200 余名老人参观 “临港历史文化展”。此外,项目还与省内 3 所开设老年教育专业的高校开展交流,共享 “银龄教学” 经验。
公共服务环节,项目组织 “银龄志愿队”,鼓励有能力的老年人参与社区服务:68 岁的王阿姨学会短视频制作后,开始拍摄社区美景、好人好事,在 APP 上发布,成为 “社区网红”;72 岁的李爷爷则加入 “社区矛盾调解队”,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帮助邻里化解纠纷。学堂还定期举办 “银龄文化节”,组织老人开展书法展览、合唱比赛、手工制作等活动,去年年末的 “迎新年联欢会” 上,老人与学生志愿者共同表演节目,现场氛围热烈。
就业指导模块,项目为临港文理学院社会工作、心理学、教育学等专业学生提供 “老年服务实践岗位”,参与课程教学、活动组织、需求调研等工作。2024 届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刘悦通过实践掌握了老年群体沟通技巧,成功入职市养老服务中心担任项目专员,“在‘银龄学堂’的经历让我发现老年服务领域的广阔前景,也让我确定了未来的职业方向,我想继续为老年人提供有温度的服务。” 老年教育学院院长陈丽表示:“‘银龄学堂’不仅满足了老年人的学习需求,还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,推动老年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双向赋能。”
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keyan.edu.edu.mu/post/325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