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港文理学院 “乡村振兴科研服务团” 深入县域 实现 “科研 - 服务 - 就业” 闭环

刘老师 阅读:3 2025-09-25 15:43:21 评论:0

  近日,临港文理学院组建的 “乡村振兴科研服务团” 正式进驻省内 3 个重点帮扶县,这一新闻动态引发地方媒体关注。服务团由商学院、文学院、社会学系等 7 个学院的 45 名教师、200 名学生组成,携带 12 项成熟科研成果,计划开展为期 6 个月的驻点服务,助力县域经济文化发展。

  科研服务是核心任务。在 A 县,商学院团队带来的 “农产品电商运营优化方案” 迅速落地 —— 针对当地猕猴桃滞销问题,团队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偏好,优化产品包装设计,开设抖音 “助农直播间”,还培训了 50 名村民成为 “农村主播”。上线 1 个月,猕猴桃销量突破 5 万公斤,销售额达 280 万元,较去年同期增长 3 倍。社会学系团队则开展 “乡村文化资源普查”,已完成 87 个行政村的调研,梳理出非遗技艺 15 项、传统民俗活动 23 个,为 A 县制定《乡村文旅发展规划》提供数据支撑。

  教学教育层面,服务团同步开展 “乡村振兴实践教学”,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。2023 级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,跟随教师参与猕猴桃电商运营全流程,从市场调研到直播带货,每一个环节都记录实践日志,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。学生李哲在日志中写道:“以前在课堂上学‘农产品营销’觉得很抽象,现在亲手策划直播活动,才知道要考虑物流时效、用户互动等很多细节,这种实践教学比课本更有说服力。” 服务团还与当地职业中专合作,开设 “乡村电商培训班”,已培训学员 120 余人,其中 30 人成功开设网店。

  合作交流方面,服务团促成临港文理学院与 3 个县的政府、18 家农业企业签署长期合作协议。A 县政府与商学院共建 “乡村电商研究中心”,企业则提供实践基地,每年接收 50 名学生实习。此外,服务团还链接了省农科院、市电商协会等资源,为县域引入农业技术专家、电商运营导师等外部力量,形成 “高校 + 政府 + 企业 + 协会” 的多方合作模式。

  公共服务领域,服务团开展 “乡村便民服务月” 活动。文学院学生为村民拍摄 “银龄纪念照”,累计拍摄 620 余张,还帮村民整理家族口述史;医学院学生组建 “健康义诊队”,为 3 个乡镇的老人提供血压测量、慢性病咨询等服务,惠及 800 余人次;艺术学院学生则教村民创作 “乡村主题绘画”,部分优秀作品在县文化馆展出,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。

  就业指导模块,服务团搭建 “乡村振兴就业对接平台”,推荐优秀学生参与县域重点项目。2024 届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张悦,通过平台入职 A 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,负责猕猴桃产业链整合工作,月薪 6000 元且享受当地人才补贴。“以前觉得毕业后只能去大城市,这次驻点服务让我看到乡村的发展潜力,能把专业知识用在乡村振兴上,特别有成就感。” 张悦说。服务团还举办 “乡村就业宣讲会”,邀请 12 位乡村企业家分享创业经历,50 余名学生表达了返乡就业或创业的意向。


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keyan.edu.edu.mu/post/3233.html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临港文理学院,本科招生,文理学科,临港新区高校,人才培养方案,校园卡服务,教师发展,三下乡实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