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港文理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 以 “人才强校” 推动跨学科教学与科研
临港文理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 以 “人才强校” 推动跨学科教学与科研
近日,临港文理学院发布 2024 年高层次人才招聘成果:成功引进 5 名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教授、研究员,涵盖文学、经济学、社会学、法学、教育学 5 个学科领域,其中 2 人拥有海外留学经历(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、英国爱丁堡大学),3 人主持过国家级科研项目。此次人才引进不仅优化该校师资结构(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从 52% 提升至 58%),更通过 “跨学科师资培训计划”“科研团队共建” 等举措,推动教学创新与科研服务深度融合。
新引进的社会学教授陈昊,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“乡村振兴中的文化传承研究”,入职后牵头组建 “乡村振兴研究团队”。该团队由 12 名教师组成,联合该校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、教育学院,启动 “县域文化振兴” 专项调研,首期选取省内 15 个县(市)的 30 个行政村,通过问卷调查(计划发放问卷 5000 份)、深度访谈(预计访谈 200 名村干部及村民)、实地考察等方式,梳理乡村文化资源现状,形成《县域文化振兴实施方案》供地方政府参考。同时,团队将调研成果融入《乡村社会学》课程教学,组织 2022 级学生参与实地调研,2022 级社会学专业学生吴彤说:“上周我跟着陈教授去了郊区李村,采访了村里的皮影戏传承人,不仅学会了调研方法,还加深了对乡村文化的理解,这比课本上学的更生动。”
经济学教授林悦聚焦数字经济领域,她计划开设跨学科课程《数字经济与社会发展》,联合计算机学院教师共同授课,课程设置 “理论 + 实践” 两大模块:理论部分讲解数字经济发展趋势、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等;实践部分通过 “企业项目制”,让学生分组为中小微企业设计数字化转型方案。目前,林教授已与本地 3 家企业(市食品加工厂、某连锁超市、科技初创公司)达成合作,学生将通过分析企业运营数据,提出电商平台搭建、客户画像分析等具体建议。“比如市食品加工厂,我们发现他们的线上销量只占总销量的 15%,学生可以帮他们优化淘宝店铺页面、设计直播带货方案。” 林悦说。此外,她还指导学生申报 “数字经济” 相关科研项目,目前已有 2 个项目入选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,获得经费资助各 2 万元。
为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,该校联合教育学院、心理学院开展 “跨学科师资培训计划”,今年已举办 6 期培训,覆盖 120 余名教师,培训内容包括 “课程思政融入跨学科教学”“混合式教学方法创新”“跨学科课程设计案例分析” 等,采用 “专家讲座 + 教学研讨 + 实践考核” 模式。比如在 “课程思政” 培训中,邀请省教育厅思政课专家张教授讲解如何在《国际贸易法》中融入 “国家主权” 理念,教师们分组设计教学案例,法学院教师赵琳将法学知识与心理学结合,在《婚姻家庭法》课程中加入 “家庭心理疏导” 案例:“以前讲‘离婚纠纷’只讲法律条款,现在会分析当事人的心理状态,教学生如何从法律和心理双重角度提供帮助,学生反馈课堂更生动,参与度提高了 30%。” 人事处处长张明表示,未来该校将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,计划三年内引进高层次人才 30 名,重点布局数字经济、乡村振兴、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,构建 “教学 - 科研 - 服务” 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。
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keyan.edu.edu.mu/post/322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