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港文理学院推 “项目式教学” 改革 跨学科团队破解真实产业难题

刘老师 阅读:1 2025-09-20 17:03:55 评论:0

  临港文理学院的数字文创实验室里,“临港渔港 IP 开发” 项目组正在进行成果答辩: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梳理渔港历史典故,数字媒体专业学生制作动画短片,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制定推广方案,最终形成的 “渔小港” 文创品牌方案,当场被临港文旅集团签下合作意向。该校近日落地的 “项目式教学” 改革,让课堂成为解决真实产业需求的 “练兵场”。

  “传统课堂与产业需求脱节,学生毕业即面临‘知识无用’的困惑。” 教务处副主任刘敏介绍,改革以 “真实项目驱动” 为核心,要求每个专业每学期至少对接 1 个企业需求,将课程内容转化为项目任务书。例如 “港口文化研究” 课程,与临港博物馆合作开展 “老渔港照片数字化” 项目,学生需完成史料搜集、图像修复、文字注解等全流程工作,成果直接纳入博物馆数字馆藏。

 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实践能力双重提升。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三学生王玥参与的 “临港盐场口述史整理” 项目,不仅走访 30 位老盐工录制 100 小时访谈,还自学音频剪辑与数字归档技术,形成的《临港盐文化口述史》被纳入地方史志编纂计划。“以前写论文只是纸上谈兵,现在做项目要对接多方需求,沟通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真的练出来了。” 王玥说。

  数据见证改革成效:实施以来,全校累计立项产业对接项目 180 个,覆盖 80% 的专业;学生参与项目后,实习单位满意度从 75% 提升至 96%,获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奖项数量同比增长 2.5 倍。学校还设立 “项目教学专项基金”,资助教师开发项目案例库,目前已收录 200 个真实产业课题;与 50 家企业共建 “项目实践基地”,企业工程师全程参与课程设计与评分。刘敏透露,2025 年将实现所有专业项目式教学全覆盖,打造 “课 - 企 - 产” 闭环育人模式。
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临港文理学院,本科招生,文理学科,临港新区高校,人才培养方案,校园卡服务,教师发展,三下乡实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