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/>

临港文理学院研发贝壳基环保材料 变废为宝赋能海洋工程与农业

刘老师 阅读:3 2025-09-20 17:59:24 评论:0

  临港文理学院的材料实验室里,科研人员正将粉碎的贝壳粉末与水泥混合,制成的新型建材经压力测试,强度较普通水泥提升 20%;实验室外的农田里,试用该材料制成的缓释肥的小麦长势喜人,亩产较传统施肥提升 15%。该校 “贝壳资源化利用” 科研团队研发的系列技术,已在临港 3 个领域推广应用,每年消化废弃贝壳 1 万吨,带动产值超 2000 万元。

  “临港每年产生废弃贝壳 3 万吨,堆存污染环境,焚烧浪费资源,我们要让‘海洋垃圾’变‘绿色资源’。” 团队负责人、材料科学系教授张伟介绍,团队研发三大核心技术:贝壳基复合建材,以 70% 贝壳粉替代砂石,成本降低 30%,适配渔港码头加固;贝壳基缓释肥,利用贝壳多孔结构吸附养分,肥效持续 6 个月,减少化肥使用量 40%;贝壳基土壤改良剂,可调节盐碱地 pH 值,适配沿海农田。

  试点应用成效显著。在临港渔港码头改造项目中,使用贝壳基建材后,工程造价降低 25%,抗海水腐蚀年限从 10 年延长至 20 年;临港盐碱地试验区施用改良剂后,玉米亩产从 350 公斤增至 500 公斤。“以前贝壳要花钱请人拉走,现在企业上门收购,每吨给 80 元,一年多赚 2 万元。” 渔民王强说,已有 10 家贝壳收购点落地渔港。

  技术转化与产业链构建并行。学校与临港建材企业共建 “贝壳材料生产线”,年产建材 5 万吨、肥料 2 万吨;申请发明专利 6 项,其中 “贝壳粉活化工艺” 获国际专利;联合农业农村局开展 “贝壳肥下乡” 活动,免费发放肥料 100 吨。张伟透露,2025 年将建成 “贝壳 - 材料 - 农业” 循环产业园,预计消化贝壳 2 万吨,带动 300 名渔民转型就业。
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临港文理学院,本科招生,文理学科,临港新区高校,人才培养方案,校园卡服务,教师发展,三下乡实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