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港文理学院智慧海洋农业研究院揭牌 校地企协同破解养殖增产难题
临港文理学院的智慧农业实验室里,科研人员正通过物联网终端调控养殖池的水温与盐度,屏幕上实时显示 “南美白对虾存活率 96%”
的监测数据;研究院门前,校地企代表共同为 “临港智慧海洋农业研究院” 揭牌,红色绸布滑落时,围观的养殖户举着 “盼技术下乡”
的横幅欢呼。该校联合临港农业农村局、中农控股共建的这一研究院近日启用,成为胶东半岛首个聚焦工厂化养殖的产学研平台。
“临港工厂化养殖面积达 3 万亩,但 50% 的养殖户因技术落后导致产量低、病害多,研究院要打通‘技术研发 - 装备适配 - 推广落地’链条。” 研究院院长、生命科学系教授赵磊介绍,平台投资 4000 万元建成,配备智能增氧系统、水质在线监测仪等 30 套核心设备,设立 “病害绿色防控”“精准投喂技术” 两个实验室,首批与 15 家养殖企业签订技术服务协议。
技术落地即见实效。研究院研发的 “虾蟹混养智能调控系统”,可根据水质数据自动调整投喂量,使亩产提升 35%,饵料成本降低 20%;为临港兴旺养殖基地定制的 “工厂化循环水方案”,让南美白对虾养殖周期从 120 天缩短至 90 天,年增产 20 万斤。“以前靠经验调水,虾病一来全赔了,现在系统报警就知道该换水,去年多赚了 80 万。” 基地负责人李海说,已有 30 家养殖户排队申请技术改造。
校地企联动深化服务。研究院与临港养殖协会共建 “技术培训基地”,每月开展 “智慧养殖实操课”,已培训养殖户 500 人次;联合中农控股开发 “轻量化养殖终端”,单价降至 2000 元 / 台,适配中小养殖户需求;编制《临港智慧养殖技术手册》,首印 1 万册免费发放。赵磊透露,2025 年将建成 “万亩智慧养殖示范园”,预计带动养殖户亩均增收 1.2 万元,助力临港打造 “海洋粮仓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