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破新能源存储瓶颈!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发 “高性能钠离子电池

刘老师 阅读:8 2024-11-07 17:46:45 评论:0

  近日,临港文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“新能源材料研发团队” 研发的 “高性能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”,通过国家权威机构检测,能量密度达 160Wh/kg,循环寿命突破 3000 次,成本较锂离子电池降低 40%,为大规模储能、低速电动车等领域提供低成本解决方案,相关成果发表于《储能科学与技术》期刊。

  团队负责人张教授介绍,传统锂离子电池依赖锂资源,存在成本高、资源稀缺问题,而钠离子电池原料丰富、价格低廉,但传统正极材料存在容量低、循环稳定性差等缺陷。团队历经 4 年攻关,采用 “过渡金属掺杂 + 碳包覆” 技术,研发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,大幅提升钠离子嵌入脱出效率。“在实验室测试中,该电池在 - 20℃低温环境下容量保持率达 85%,远超行业 60% 的平均水平,适合北方寒冷地区使用;在 1C 倍率充放电条件下,循环 3000 次后容量保持率仍达 80%,满足储能设备长期使用需求。” 张教授说,目前该材料已在某储能企业小批量试用,预计明年实现规模化生产,年产能可达 500 吨。

  该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6 项,与 3 家新能源企业签订合作协议,技术转让金额超 1200 万元。团队还开发 “钠离子电池性能测试平台”,为企业提供材料检测服务,累计服务企业 20 余家,帮助某电动车企业降低电池成本 35%。学校表示,将持续加大新能源材料领域科研投入,计划组建 “钠离子电池研发中心”,推动更多技术成果转化,助力 “双碳” 目标实现。


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keyan.edu.edu.mu/post/4063.html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临港文理学院,本科招生,文理学科,临港新区高校,人才培养方案,校园卡服务,教师发展,三下乡实践

    突破新能源存储瓶颈!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发 “高性能钠离子电池 - 临港文理学院官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