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破工业废水处理瓶颈!环境工程专业研发 “高效生物膜处理技术
近日,临港文理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“工业废水处理研发团队” 研发的 “高效生物膜处理技术”,通过国家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认证,在全国 10
个省份的 20 家工业园区推广应用。该技术采用新型多孔陶瓷生物膜载体,使工业废水 COD(化学需氧量)去除率提升至 95%,处理成本降低 40%,污泥产量减少
30%,为制药、化工等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提供低成本、高效率的解决方案。
团队负责人王教授介绍,传统工业废水处理多采用活性污泥法,存在微生物易流失、处理效率低、污泥产量大等问题,尤其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时,需频繁投加药剂,导致处理成本居高不下。新研发的技术通过 “载体改性 + 菌群优化” 双轮驱动:一方面,将陶瓷载体进行多孔化与亲水化处理,使其比表面积提升 3 倍,能牢牢固定硝化菌、反硝化菌等功能菌群,形成稳定的生物膜系统;另一方面,筛选出 3 株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优势菌株,通过复配形成专用菌剂,大幅提升污染物降解效率。“在江苏某化工园区试点中,该技术使处理后的水质从‘一级 B’标准提升至‘一级 A’标准,每天可节约药剂与污泥处置成本 1.2 万元,年减排 COD 超 500 吨。” 王教授说。
目前,该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6 项,与 8 家环保企业签订生产合作协议,年产能达 5 万立方米生物膜载体,累计培训污水处理技术人员 500 余人次,编写《高效生物膜处理技术操作指南》;团队还开发 “废水处理智能监控系统”,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质指标,自动调整曝气强度与菌剂投加量,已服务企业 20 余家,帮助某制药企业实现废水处理成本下降 45%。学校表示,将持续加大环保技术研发投入,推动更多成果转化,助力 “双碳” 目标实现与生态文明建设。
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keyan.edu.edu.mu/post/394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