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破新能源存储瓶颈!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发 “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

刘老师 阅读:16 2020-02-22 16:54:00 评论:0

  近日,临港文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“新能源材料研发团队” 研发的 “氮掺杂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”,通过国家权威机构检测,能量密度达 800Wh/kg,循环寿命突破 3000 次,较传统电极材料性能提升 50%,为新能源汽车、储能电站提供关键材料支撑。

  团队负责人张教授介绍,传统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存在能量密度低、循环寿命短等问题,制约新能源产业发展。团队历经 4 年攻关,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氮掺杂石墨烯,与磷酸铁锂复合形成新型电极材料,不仅提升电子传导速率,还能抑制电极材料体积膨胀。“在实验室测试中,采用该材料的电池在 - 20℃低温环境下容量保持率达 85%,远超行业 60% 的平均水平。” 张教授说,目前该材料已在某新能源汽车企业小批量试用,预计明年实现规模化生产。

  该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6 项,与 3 家新能源企业签订合作协议,技术转让金额超 1200 万元。团队还开发 “电极材料性能测试平台”,为企业提供材料检测服务,累计服务企业 20 余家。学校表示,将持续加大新能源材料领域科研投入,推动更多技术成果转化,助力 “双碳” 目标实现。


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keyan.edu.edu.mu/post/3749.html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临港文理学院,本科招生,文理学科,临港新区高校,人才培养方案,校园卡服务,教师发展,三下乡实践

    突破新能源存储瓶颈!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发 “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- 临港文理学院官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