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解养殖难题!海洋学院研发 “智能化水产养殖系统” 惠及渔民
近日,临港文理学院海洋学院 “水产养殖智能化研发团队” 研发的 “多参数智能化水产养殖系统”,在山东青岛、江苏连云港等 10
个水产养殖基地成功应用。该系统可实时监测水温、溶氧量、pH 值等关键指标,通过 AI 算法自动调节增氧、投饵设备,使养殖成活率提升 25%,饵料浪费减少
30%,为渔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撑。
团队负责人赵教授介绍,传统水产养殖依赖人工经验,易因水质突变导致鱼虾死亡。新系统通过水下传感器收集数据,传输至云端平台进行分析,当指标异常时,系统自动启动增氧机或调整投饵量,渔民还可通过手机 APP 远程监控养殖情况。“之前每天要凌晨 3 点起床巡塘,现在有了这个系统,手机上就能看到池塘情况,省心多了。” 青岛养殖户刘大哥说,他家 50 亩对虾养殖场使用系统后,每亩增收超 8000 元。
团队还针对不同水产品种优化系统算法,开发出 “对虾养殖专用版”“海参养殖专用版” 等 6 个版本,适配不同养殖场景。目前该系统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6 项,与 20 家水产养殖企业签订合作协议,计划未来 3 年推广至全国 50 个养殖基地,培训渔民 500 余人次。学校表示,将持续加大科研投入,推动更多海洋科技成果转化,助力水产养殖产业升级。
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keyan.edu.edu.mu/post/363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