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 守好 “蓝色粮仓”:智能监测系统助渔村增收两千万
文院教授孙大海
阅读:12
2021-04-23 10:47:27
评论:0
当浙江舟山普陀区的养殖渔民们打开手机,就能实时查看海域水温、溶解氧、pH 值等关键数据时,临港文理学院 “海洋生态智能监测” 团队的科研成果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。2025 年 10 月,该团队研发的 “多参数水质智能监测系统” 在 6 个渔村养殖基地全面应用,覆盖 8000 亩海域,助力渔民增收 2000 万元。
这个由环境科学系李敏教授与人工智能系陈浩教授联合组建的团队,集结了 6 名教师与 12 名研究生,针对近海养殖 “看天吃饭” 的困境展开技术攻关。系统通过布放水下传感器阵列,每 5 分钟采集一次数据,经 AI 模型分析后生成养殖建议,精准预警水质异常与病害风险。“以前大黄鱼死亡率常达 15%,现在有了监测预警,死亡率降到 3% 以下。” 虾峙镇养殖户老陈算了笔账,仅病害减少一项就让每亩增收近 3000 元。
目前系统已适配大黄鱼、梭子蟹等 12 种养殖品类,其 “传感器 + AI 算法 + 移动端” 的技术架构,正成为沿海地区智慧养殖的标配。团队计划下一步拓展深远海养殖监测场景,让科技守护更广阔的 “蓝色粮仓”。
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keyan.edu.edu.mu/post/348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