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港生态学院研发 “临港湿地生态修复技术”,种植耐盐植物,改善水质同时打造科普基地

刘老师 阅读:5 2025-09-26 13:10:23 评论:0

  针对临港南汇新城湿地 “土壤盐碱化、水质富营养化” 问题,临港生态学院环境生态工程系研发团队历经 2 年攻关,研发出 “耐盐植物 - 微生物协同修复技术”,通过种植芦苇、碱蓬等本土耐盐植物,搭配筛选出的 “解盐微生物菌群”,在湿地试点区域实现 “土壤含盐量降低 30%、水体透明度提升 40%”,还同步打造 “湿地生态科普基地”,累计接待中小学生、市民超 5000 人次。

  技术核心在于 “本土化适配”:团队从临港湿地筛选出 3 种耐盐微生物(可分解土壤盐分、吸收水体氮磷),与耐盐植物形成 “共生系统”—— 植物根系固定土壤,微生物改善土壤肥力与水质,两者结合比单一植物修复效率提升 2 倍。在 100 亩试点湿地上,团队还搭建了 “生态观测平台”,学生可实时监测土壤盐分、水质指标,数据同步上传至 “临港湿地生态数据库”,为后续修复提供支撑。

  科普基地则设置 “湿地认知步道”“微生物实验室开放日” 等活动:周末,学生志愿者带领市民观察耐盐植物,讲解生态修复原理;中小学生可参与 “水质检测小实验”,用简易工具测试湿地水体透明度。临港生态学院教授表示:“技术不仅要修复生态,还要让公众了解湿地价值,后续计划将修复面积扩大至 500 亩,打造‘生态修复 + 科普教育’的示范样板。”


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keyan.edu.edu.mu/post/3283.html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临港文理学院,本科招生,文理学科,临港新区高校,人才培养方案,校园卡服务,教师发展,三下乡实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