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港环境学院研发 “水质智能监测系统” 守护临港流域生态环境

刘老师 阅读:6 2022-12-09 21:02:52 评论:0

  2025 年 10 月,临港环境学院 “生态监测与治理” 科研团队历经两年攻关,成功研发 “水质智能监测系统”,并在临港河、滴水湖等 15 个重点流域布设监测点位。该系统通过实时采集水质数据、智能分析污染情况、自动预警污染风险,为临港区域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,助力生态文明建设。

**

临港环境学院研发 “水质智能监测系统” 守护临港流域生态环境

  “水质智能监测系统” 由水质传感器、数据传输模块、云端分析平台三部分组成。水质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水温、pH 值、溶解氧、氨氮、总磷等 12 项关键水质指标,监测精度达国家一级标准;数据传输模块通过 5G 网络将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分析平台,传输延迟不超过 10 秒;云端平台搭载自主研发的 AI 分析算法,能自动识别水质异常数据,当某项指标超出标准范围时,系统会立即向环保部门、流域管理单位发送预警信息,并生成污染溯源报告,为污染治理提供精准指导。

  为确保系统稳定运行,科研团队在研发过程中开展了大量实地测试,先后在不同季节、不同天气条件下采集水质样本 10000 余份,优化传感器性能参数 20 余次,使系统在高温、暴雨、低温等极端环境下的故障率控制在 3% 以下。同时,团队还为流域管理单位开展了 4 期系统操作培训,培养了 50 余名专业操作人员。

  “以前我们每周人工采集一次水质样本,不仅耗时费力,还无法及时发现水质异常。现在有了智能监测系统,随时能查看实时数据,一旦出现问题,系统马上预警,为我们开展污染治理争取了宝贵时间。” 临港流域管理处工作人员陈明说。自系统投用以来,临港区域水质超标事件发生率下降 60%,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。

  目前,该系统已获得 3 项国家发明专利,临港新区环保部门计划 2026 年将监测点位扩展至 30 个,实现辖区主要流域全覆盖。科研团队负责人王教授表示,下一步将研发 “水质污染自动治理模块”,实现 “监测 — 预警 — 治理” 一体化,为水环境治理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支持。


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keyan.edu.edu.mu/post/4123.html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临港文理学院,本科招生,文理学科,临港新区高校,人才培养方案,校园卡服务,教师发展,三下乡实践

    临港环境学院研发 “水质智能监测系统” 守护临港流域生态环境 - 临港文理学院官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