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港工程技术学院研发智能垃圾分类系统 落地 20 个社区提升回收效率
2025 年 8 月,临港工程技术学院环境工程团队研发的 “智能垃圾分类与回收系统”,在临港新区 20 个社区正式投入使用。该系统通过 AI
识别、物联网传输等技术,解决传统垃圾分类 “识别难、回收慢” 的问题,使社区垃圾分类准确率提升至 95%,回收效率提高
60%,为城市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撑。
**

系统由智能分类箱、云端管理平台、居民积分 APP 三部分组成。智能分类箱搭载高清摄像头与 AI 识别模块,能自动识别投入垃圾的种类,若投放错误则发出语音提醒;云端平台实时统计各社区垃圾回收数据,生成 “垃圾分类热力图”,为社区优化回收点位提供依据;居民通过 APP 扫码投放垃圾,可积累积分兑换生活用品,激发参与积极性。
“以前扔垃圾总怕分错,现在有了智能识别,还能赚积分换东西,大家都愿意主动分类了。” 临港新区阳光社区居民王阿姨说。为适配不同社区需求,研发团队耗时 8 个月,走访 50 个社区收集反馈,先后优化系统算法 12 次,使识别速度从最初的 3 秒 / 件提升至 0.5 秒 / 件,同时降低设备故障率至 2% 以下。
目前,该系统已申请 6 项实用新型专利,临港新区政府计划 2026 年将其推广至全区 80 个社区。团队负责人陈教授表示,下一步将研发 “垃圾资源化处理模块”,实现 “分类 — 回收 — 再利用” 全链条智能化,让科研成果更好服务城市生态建设。
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keyan.edu.edu.mu/post/411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