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港文理学院举办 “长三角高校海洋科技文化节” 联合多校打造科技与文化融合盛宴
2026 年 12 月 1-8 日,临港文理学院主办的 “第二届长三角高校海洋科技文化节”
成功举办,吸引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、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、南京工业大学、上海海洋大学等 10 所高校参与,涵盖
“科技展览、创新大赛、科普讲座、文化展演” 四大板块,累计吸引校内外观众 6000 余人次。
科技展览板块设在临港文理学院体育馆,10 所高校各设 “海洋科技展台”:上海交大展示 “自主研发的无人船模型”(可用于海洋科考、环境监测),学生志愿者现场演示无人船的自主导航功能;临港文理学院展出 “海洋微塑料检测设备”“智能渔排监控系统” 等科研成果,观众可亲手操作便携式检测仪;浙江工业大学带来 “波浪能发电装置模型”,通过模拟海浪演示清洁能源如何转化为电能。展览期间,日均接待观众 800 余人次,其中 30% 为中小学生及家长。
创新大赛板块设置 “海洋科技发明赛”“海洋创意设计赛” 两个项目:“海洋科技发明赛” 收到参赛作品 50 余件,临港文理学院学生团队研发的 “便携式海水淡化杯”(可通过太阳能加热实现海水淡化,容量 500ml,淡化时间 30 分钟)获一等奖;“海洋创意设计赛” 吸引 200 余件作品参赛,上海海洋大学学生设计的 “海洋主题文创盲盒”(内含渔民画钥匙扣、微塑料科普卡片)获最佳人气奖。
科普讲座板块邀请 “蛟龙号” 潜航员唐嘉陵、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专家王健等嘉宾,开展 “深海探测的奥秘”“如何保护海洋生态” 等主题讲座 8 场,每场座无虚席,讲座后嘉宾与学生互动交流,解答 “如何成为潜航员”“微塑料怎么减少” 等问题。
文化展演板块在学校大礼堂举行,10 所高校带来 “海洋主题文艺节目”:上海交大船舶学院学生表演 “航海安全情景剧”,临港文理学院音乐系学生演唱原创渔歌《蓝海守护》,浙江工业大学学生展示 “海洋主题剪纸艺术”,现场掌声不断。
文化节期间,临港文理学院还与上海交大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签署 “海洋科技文化共建协议”,计划每年联合开展 “海洋科考实践”“科技文化沙龙” 等活动;发布《长三角高校海洋科技文化协同发展倡议》,呼吁更多高校加入,共同推动海洋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传播。
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keyan.edu.edu.mu/post/320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