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港文理学院科研团队研发 “海洋微塑料快速检测技术” 联合厦门大学惠及东海海域生态保护

刘老师 阅读:6 2025-09-24 15:34:54 评论:0

  2026 年 10 月,临港文理学院 “海洋环境监测” 科研团队(由环境科学系、化学系 8 名教师组成)联合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,共同研发的 “海洋微塑料快速检测技术” 在东海海域(上海临港至浙江舟山段)成功应用。该技术解决了传统微塑料检测 “耗时久、成本高、精度低” 的痛点,检测时间从传统方法的 72 小时缩短至 2 小时,检测精度达 0.1 微米(可识别直径相当于头发丝 1/500 的微塑料),检测成本降低 60%。

  技术核心采用 “纳米荧光探针 + 便携式检测仪” 组合:团队自主研发的纳米荧光探针(获 2 项国家发明专利)可特异性结合微塑料颗粒,在紫外光下发出荧光信号;便携式检测仪(重量仅 3 公斤,续航 8 小时)通过荧光强度分析,快速计算海水样本中微塑料的浓度、粒径分布,数据可实时传输至云端平台,方便环保部门实时监控。“最关键的突破是探针的特异性,” 团队负责人、环境科学系李敏教授介绍,“传统探针易与海水杂质结合导致误判,我们通过分子修饰,让探针只识别聚乙烯、聚丙烯等常见微塑料,准确率达 98%。”

  截至 2026 年 10 月,该技术已在东海海域 15 个监测点应用,累计检测海水样本 200 余份,为上海市生态环境局、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供 “东海微塑料分布报告” 3 份,助力制定 “微塑料清理方案”。在浙江舟山六横岛海域,环保部门依据技术检测数据,针对性开展 “渔港微塑料清理行动”,清理微塑料污染区域 5 平方公里,减少渔业养殖损失 15%。与厦门大学团队侧重深海微塑料研究不同,临港文理学院团队更注重 “近岸检测与应用落地”—— 在上海临港设立 “技术服务站”,为当地渔业企业、环保组织提供免费检测服务,累计服务 20 余家单位;编写《海洋微塑料检测操作手册》,培训基层环保人员 100 余人次。团队计划 2027 年将技术推广至黄海、南海海域,与厦门大学联合申请 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”,进一步优化技术性能(如增加微塑料来源溯源功能)。


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keyan.edu.edu.mu/post/3201.html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临港文理学院,本科招生,文理学科,临港新区高校,人才培养方案,校园卡服务,教师发展,三下乡实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