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成立 深耕深海经济领域
2025 年 9 月,临港文理学院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正式成立,中心依托临港新片区深海经济产业集群(集聚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、上海交大海洋学院等 20
余家科研机构),重点开展深海资源开发、海洋生态保护、海岸带治理三大方向研究。中心与上海海洋大学共享万米级深海采样装备(“彩虹鱼”
号载人深潜器),与中国海洋大学共建 OceanMicrobe 数据库(收录全球 3000 种深海微生物基因序列),首批签约的 27
名国内外专家中,包括参与国际深海探测计划(DOME)的微生物学家马克・琼斯教授、中国海岸带政策研究专家王海燕研究员等。
在技术转化方面,中心研发的 “近岸海域生态监测系统” 已服务于临港新片区滴水湖、南汇新城海滩等区域的环境治理,该系统通过水下传感器(可监测水温、溶解氧、叶绿素等 12 项指标)与卫星遥感结合,数据更新频率达 1 小时 / 次,为临港管委会制定海洋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了核心数据支撑。同时,中心还为上海临港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、上海蓝景海洋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 3 家本地企业提供技术支撑,其中为蓝景公司开发的 “海洋牧场生态修复技术”,已在临港海域建成 500 亩海藻修复区,海域浮游生物量提升 35%。
国际合作方面,中心设立 “海上基因丝绸之路” 国际学生暑期项目,参照上海暑期学校跨文化培养模式,每年 7-8 月面向全球高校招收 50 名学生(2025 年首届吸引来自 12 个国家的学生参与),课程涵盖深海微生物采集、海洋政策制定、海岸带生态修复等,学生可参与 “彩虹鱼” 号深潜器模拟实验、临港海域实地调研等实践环节。中心主任、海洋生态学教授刘伟表示:“未来三年将重点攻克深海微生物资源开发(如深海酶制剂应用)、海岸带防灾减灾(如风暴潮预警系统)等关键技术,计划申请国家级科研项目 10 项以上,推动长三角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。”
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keyan.edu.edu.mu/post/3110.html